文/梁志强
“成也劳务,败也劳务”,施工企业的管理水平与人员素质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兴衰与工程产品的质量,而作为产品质量的直接生产者与参与者,广大的劳务工人在建筑一线付出了艰辛的努力,同时也面临着诸多的困惑,如社会保障、薪酬待遇、自身定位、业务培训和施工能力的提升等一系列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使得广大的劳务工增强归属感,进而增强责任意识,主动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不断提高施工质量,推动绿色建筑和施工安全,是摆在劳务公司面前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
笔者从事施工企业项目管理多年,通过近些年的实际工作经历,对目前人口红利逐步消失的情况下,政府及劳务公司应如何转变管理方式谈几点简单看法。
强化资质管理,推进建筑劳务管理企业化
逐步推进劳务组织企业化。对于已初具规模的建筑劳务公司,政府相关部门应在税收减免、劳务输出等方面予以适当支持,鼓励其不断加强企业管理,加强工人业务培训,不断提高工人素质,积极扩大企业规模,提高劳务输出量,提高行业占有率,实现企业正规化、现代化、健康化发展;对于已初具企业化运作的劳务队,相关部门应及时予以积极引导,帮助其尽快步入建筑“正规军”行列,尽早实现企业化运作;在劳务输出地区或建筑业发达地区,相关部门应加强对劳务工的教育,使其努力适应新型劳工关系,帮助其建立协会或劳务公司,或鼓励其尽快加入正规的建筑劳务公司。
切实加强对劳务企业的全面监管。目前国家对劳务企业的业务管理基本是一个空白,管理比较松散。建议由政府相关部门或委托建筑行业协会,同时联合劳动监察保障部门,对劳务企业实施全面管理,对劳务企业的市场准入、信誉状况、业绩状况定期地做出评判,对建筑企业的用工制度、用工管理、施工安全、劳务结算等进行约束和监管,有效地引导市场,激励先进,淘汰落后。从资质管理上强化对劳务公司的管理,同时鼓励总承包企业在条件成熟时自己发展一批具有施工操作技术、机具设备齐全、加工制作能力较强、人员队伍稳定的新型专业化劳务企业,使其成为工程分包的合格市场主体,全面推进建筑劳务管理企业化。
强化制度建设,实现建筑劳务企业用工规范化
当前我国经济建设进入了新常态,基础设施和城市化建设的推进、加快城镇化建设的趋势以及中西部基础设施建设的发展、亚投行的建立、中国建筑施工企业大规模进军国际市场等都要求建立一支个人技术高超、施工设备优良、综合能力较强的“建筑军团”做强大支撑。尤其是绿色和高科技施工时代的来临,对施工技术进步的要求、对工人队伍的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
建立规范的建筑从业人员准入制度。国家相关部门明确提出,要将提高劳动者的素质作为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环节。建筑产业科学、持续的发展必须要依靠一支现代化、有知识、有能力的产业工人队伍。相关部门应加强对建筑业务类职业学校的投资和管理,使其为社会培养更多的素质优良的建筑从业人员。规范建筑从业者的资格准入,细化其工种划分,加强相关技能培训和业务考核,加强对建筑施工企业的用工监管,逐步实现建筑施工从业者持证上岗,进而规范其技术晋升,实现技术与薪酬的动态管理,通过准入门槛逐渐提高建筑从业者的技术和素质。
加强建筑从业人员的技能培训。建筑企业、劳务公司应在协会或政府相关部门的指导下,不断加强其施工人员的业务培训。条件成熟时可介入相关建筑类职业院校的教育管理中,建立“校中企”或“企中校”,密切校企关系,实现建筑职业院校—建筑施工企业—建筑劳务公司的联动机制,切实加强建筑从业人员的专业技能和综合业务培训,不断提高其施工技术和能力。加强建筑从业学员的企业化培训,强化技能考核和考证,帮助其实现从学员到技术工人的顺利过渡,鼓励企业加强对建筑从业者的“回炉”再培训教育工作,使其进一步了解最新的建筑产业趋势和建筑新技术,提升自身业务能力。
鼓励建筑企业和劳务企业创建务工人员业余学校或建立培训基地,实现工训一体化;建立和强化新型师徒制,鼓励高级技工多带徒弟,多传经授艺,多现场指导,不断提高从业者的技术水平。
劳务输入地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应努力协调本地企业与劳务输出地建立沟通、交流渠道,鼓励大型建筑施工企业在劳务输出地建立独资或控股的施工劳务企业,或与劳务输出地有关单位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支持企业参与劳务输出地劳务人员的技能培训,建立双方定向培训机制。
逐步实现建筑劳务企业用工规范化。加强对施工企业的用工管理,鼓励施工总承包企业与长期合作、市场信誉好的施工劳务企业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鼓励和扶持实力较强的施工劳务企业向施工总承包或专业承包企业发展;相关部门应积极探索适合建筑行业特点的劳务人员参加社会保险的方式方法,允许劳务人员在就业地办理工伤、医疗及养老保险,研究做好劳务人员社会保障与新农合的合并统一及异地转移接续工作,夯实劳务人员向产业工人转型,政府、企业要共同为建立和谐的劳动关系做好基础性的工作。
加强和规范施工人员的薪酬管理,加强建筑企业与劳务公司的合作管理,对持证上岗人员,相关企业要优先安排工作,适当提高工资待遇。劳务企业要强化劳动合同制度、技能工种持证上岗制度,全面推行和完善实名制管理,重点是要对进入施工现场的务工人员在劳动保险、就业保障等制度上要有明确的规定,规范对劳务工身份、劳动合同、工资发放、持证上岗、工伤保险等各方面的管理。
对于企业的不规范用工行为,相关职能部门要及时予以查处,积极引导、规范用工制度,通过相关职能部门的积极引导,企业的规范管理,努力实现建筑劳务企业用工规范化。
以提高素质为根本,逐步实现劳务产业化。
要实现劳务工水平的提升,根本在于实现建筑务工人员的产业化,建设一支建筑产业大军,要通过建筑企业用工规范化,把“散兵游勇”组织起来。严格岗前培训和技能水平考核认定工作,严格从业人员准入制,严格对企业进行规范化用工管理,积极对劳务工开展技能培训、鉴定和评价工作,加强对从业人员的劳务法律等知识教育,努力提高建筑务工人员的整体素质。要切实改善务工人员的就业环境,实现同工同酬。
实现建筑劳务产业化是千百万农民建筑工的共同心声。建筑劳务产业化,就是要使千百万农民通过素质的提高和自身的努力,能够稳定地为企业服务,能够实现工资收入稳定,医疗社保等保障完善,拥有自己的地位和尊严,为社会发展作出自己的应有贡献。
实现建筑劳务产业化是建筑劳务企业的社会责任。政府和协会要加强对劳务企业的政策引导和监管,通过建立规范的合同关系,开展信誉和品牌的评级、鉴定等工作,使企业建立起对社会的责任,建立起与职工之间稳定的链接关系。
部分劳务企业已经普遍开始注重改善务工人员的工作生活条件,有的劳务企业甚至聘请物业公司管理工地的生活区,提高务工人员的生活条件,对务工人员的管理正向着“规范化、人性化、实用化”的方向健康发展。同时,企业应该在有条件的情况下,采取一些必要的优惠政策,对关键技术岗位的劳务工、特殊工种的劳务工要像企业重视管理人员一样加以培养、聘任和留用,为他们创造更好的工作环境,逐步稳定施工队伍,为逐步实现建筑劳务产业化打好基础,也使企业取得长足发展。
实现建筑劳务产业化是建筑企业转型升级的必然要求。近年来,中国建筑企业大量逐鹿国际市场,“中国建筑”在国际市场的份额逐年提高,“中国建筑”在国际社会的影响力逐步提高,中国建筑在积极走向世界。伴随中国建筑企业走出去步伐的加快、国内建筑市场的崛起、建筑产业的升级,建筑新技术新材料的大量应用,建筑企业用工规模极剧增加,企业更加重视从业者的技术技能,更加规范用工管理。许多大中型建筑企业不仅通过建立或扩大已有施工企业规模、加强从业人员的技能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薪酬待遇等措施积极稳固已有施工人员队伍,同时都在思考如何建立企业稳定的劳务关系。都在努力吸纳有信誉的劳务企业与自己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同时还在积极培养和吸收一定数量专业性强、层次较高的技术工人直接进入企业,使其成为企业重要的人才资源。甚至直接参与专业劳务公司的管理,专业建筑职业院校的管理,力图多举措不断提高建筑从业人员的技能和素质,稳定从业人员队伍,为企业升级和长足发展积聚人才优势。
建筑行业在较长一段时间内仍然是劳动密集型行业的态势将不会改变,短时间内大量依赖劳动力的现象不会发生根本改变。因此,相关建筑专业劳务公司一定要树立“不求所有,但求所在”的现代施工企业用人观,不断加强其施工人员的技术技能培训和业务素质教育,不断壮大建筑专业队伍规模,积极拓展企业发展空间,逐步提高从业者的薪酬待遇和从业意愿。不断推进企业管理的现代化、科学化水平,多管齐下,多措并举,从各个层面加大吸收、培育及储备人力资源的力度,努力为中国建筑产业的转型升级、为“中国建筑梦”的实现贡献积极力量!
(作者单位:陕西化建工程有限责任公司第三公司)
中国工程建设网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管理案例 | 会议活动 | 施工企业管理杂志 | 我要投稿
版权所有:北京华信捷投资咨询有限责任公司《施工企业管理》杂志社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阜外大街22号外经贸大厦6层东区邮编:100037电话:010-68520349传真:010-68570772E-mail:sgqygl@chinacem.com.cn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072号 京ICP备09092133号-1 Copyright ©2000-2015 中国工程建设网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