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建设施工企业质量管理规范》GB/T50430-2007(以下简称GB/T50430规范)是从“大质量”的概念出发,在质量管理八项原则的理论基础上,针对施工企业质量管理活动提出要求。GB/T50430规范是依据《质量管理体系 要求》GB/T19001-2008标准(以下简称GB/T19001标准),结合建筑行业和施工企业的特点进行了GB/T19001标准要求的转化,是GB/T19001标准的“本土化”和“行业化”。按国家认监委第21号公告和114号文件的要求,施工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必须满足GB/T50430规范要求。因此,施工企业实施GB/T50430规范,既是质量管理体系第三方认证的需要,又是规范施工企业质量管理行为,提高质量管理水平,促进施工企业持续稳定发展的需要。
一、培训是基础与前提
培训是管理体系文件制修订的基础,实施GB/T50430规范的前提。施工企业在原有质量管理体系基础上,进行GB/T50430规范的转换必然要对质量管理体系文件进行修订,而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编写的水平,取决于编写人员的水平和素质。编写人员对管理体系标准的理解,对企业现状的熟悉程度,以及对企业管理和专业技术的掌握情况,均会对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编制质量产生影响。因此对文件编写人员培训是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制修订的基础和基本保障。
同样,最高管理层、企业管理骨干、内审员对GB/T50430规范融合,乃至融合后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培训,最高管理层能够清楚GB/T50430规范实施的目的、作用、主要过程及最高管理层应尽的主要职责,从而为质量管理体系提供资源,创造良好的内部环境,并确保融合GB/T50430规范后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实施与保持。此外,管理骨干和内审员通过培训可以更好的把握GB/T50430规范要求,应用于日常质量管理及内审工作中,有效保持和推动质量管理体系。
当然对全员的培训也必不可少,只有让员工了解并掌握了融合GB/T50430规范后的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相关要求,才能为实施并持续有效的保持质量管理体系创造条件。可见,对最高管理层、包括部门负责人在内的全体管理骨干、文件编写人员、内审员及全员分阶段展开针对性的培训,是实施GB/T50430规范的基础与前提。
二、质量管理体系文件是实施的准则
质量管理体系文件是企业进行质量体系管理的内部法规,是施工企业实施GB/T50430规范的准则。有机融合GB/T50430规范要求,进行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换版策划、文件的编制、评审与发布实施,是施工企业形成GB/T50430规范实施准则的重点工作。
1、 文件换版的策划
质量管理体系的主管部门应对质量管理体系文件换版工作进行策划,形成策划文件。明确目的、编制依据,落实分工与责任,对各时间段进行详细安排,确保文件换版工作的顺利进行。
2、 过程的识别与流程梳理
质量管理体系主管部门应组织各职能部门,依据GB/T50430规范中12个主要过程进行质量管理过程的识别和流程的再梳理。对照GB/T50430规范覆盖的过程,结合企业内部分工情况及管理职责,识别质量管理过程及过程间的接口关系。达到明确管理流程,职责清晰,简化管理链条的目的,为编制充分、适宜、可操作性强的体系文件奠定基础。
3、 文件的评审与修订后的再评审
流程梳理后,对照原有的质量管理体系文件,进行文件的评审,确定文件修订的范围及内容。质量管理体系的主管部门应考虑梳理后的过程及其接口关系,提出文件需要进行哪些增减与修订,及编制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然后根据相关领导、部门的评审意见,落实文件修订换版的具体要求,进入文件编制阶段。待体系文件初稿形成后,质量管理体系的主管部门组织进行文件的再评审,确保文件编制的充分性、适宜性和可操作性。
4、 文件的发布、实施
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定稿、审批完成后,进行文件的发布与实施。文件发布后,应对全员进行体系文件的分层次宣贯和培训,确保融合GB/T50430规范后的质量管理体系文件要求得到贯彻落实,并根据质量管理体系文件要求进行日常的监测与考核,保证融合GB/T50430规范后的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
三、关注重点是融合及实施的必要条件
为保持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连续性,GB/T50430规范融合后质量管理体系的适宜性,施工企业融合及实施GB/T50430规范应重点关注以下问题:
1、首先我们应明确,建立健全GB/T50430规范明示要求的质量管理制度,是在原有质量管理体系基础上进行GB/T50430规范要求的融合,而不是重新再建立一套质量管理体系,应在已有的质量管理体系基础上进行梳理,继承精华、保留精髓,而后进行补充和完善。
2、质量管理体系说明:即质量管理手册,不宜按GB/T19001标准条款顺序描述。GB/T50430规范是GB/T19001标准的“本土化”与“行业化”,体现了施工企业的特点和管理过程,更接近施工企业的日常管理。因此,相较于各行业适用的GB/T19001标准,以GB/T50430规范为主线的管理手册更易为员工理解和接受。
3、人力资源管理:不同于GB/T19001标准,GB/T50430规范明确提出,施工企业应根据质量管理长远目标制定人力资源发展规划。人力资源发展规划的制定、实施与阶段性的总结评审、以及必要的调整,是人力资源管理需要关注的问题。同GB/T19001标准一样,GB/T50430规范要求施工企业明确员工岗位任职条件,进行员工能力评价。但GB/T50430规范突出强调了对项目经理、施工质量检查人员、特种作业人员等国家法律法规要求持证上岗人员的管理。同时也提出通过对人员的绩效考核结果分析,作为人力资源管理评价与改进的依据。清晰描述了施工企业进行质量培训的四项内容,以及通过培训效果评价提高培训的有效性要求。
4、施工机具管理:施工企业应从施工机具的配备,采购验收,安装调试,使用维护以及报废回收,全生命周期管理作出规定。明确各管理层次及有关岗位在施工机具管理中的职责,关注施工机具供方供货能力和风险因素等评价内容。重点突出塔吊等特殊施工机具,应按规定在使用前编制安、拆方案,由具备资质的单位实施安拆,并经国家相关政府部门检查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的要求。
5、投标及合同管理:强调施工企业明确工程项目要求后,依法投标及签约。评估工程项目的风险,并对施工企业自身满足工程项目要求的能力进行确认。提出施工企业应对相关部门及人员进行合同交底,及时对合同履约情况进行监控、分析和记录,用于质量改进,同时应在合同履行的各个阶段与发包方或其代表进行有效沟通。
6、建筑材料、构配件和设备管理:GB/T50430规范明确提出施工企业应确保所采购的建筑材料、构配件和设备符合有关职业健康、安全与环保的要求。对采购计划的编制批准,供方评价、选择和再评价,采购合同签订,进场验收,过程使用,标识、搬运与防护,不合格品控制等全过程管理提出要求。
7、分包管理:分包方不仅是施工企业的合作伙伴,更是施工企业的重要资源,分包工程质量直接影响施工企业的工程质量。GB/T50430规范将分包管理单独列为一章,明确施工企业对分包工程应承担连带的责任,要求施工企业从制度上明确对分包方选择与评价的标准及方法,依法订立分包合同。分包项目实施前,施工企业应对从事分包的有关人员进行分包工程施工或服务要求的交底,审核批准分包方编制的施工或服务方案,并据此对分包方的施工或服务条件进行确认和验证等要求。强调了对分包方的控制要求,如对项目分包管理活动的监督和指导应符合分包管理制度的规定和分包合同的约定;对分包方的施工和服务过程进行控制,并对其履约情况进行考核与评价,作为分包管理改进的依据等要求。
8、工程项目施工质量管理:是GB/T50430规范中较为重要的章节,也是一个较复杂的过程。共划分为策划、施工设计、施工准备、施工过程控制及服务五部分。在文件修订时,应注意各个施工质量管理过程的关系梳理,过程的接口与相互作用,使用“过程方法”,应用PDCA思想。此章节对施工过程及进度提出了标识要求,目的是识别和控制施工质量,使施工过程具有可追溯性。详细列举了质量管理记录内容,要求同步形成并满足记录及其他相关规定要求。服务条款要求施工企业对服务进行策划,对服务信息积极响应,同时要求施工企业对项目服务质量进行控制、检查和验收,分析服务信息用于质量改进。
9、施工质量检查与验收管理与质量管理自查与评价管理:注意“施工质量检查与验收”与“质量管理自查与评价”的区别。二者管理对象不同,分别是施工质量和质量管理活动。
“施工质量检查与验收”一章要求施工企业对施工质量的检查进行策划,确认检查人员资格,明确检查的标准、频次及检查方法。对验收资料的形成,质量问题的处理及检测设备的管理等内容都应在施工企业相关制度中加以明确,要求施工企业按制度要求进行施工质量的检查与验收。
“质量管理自查与评价”一章融合了GB/T19001标准中8.2.3过程监视与测量、8.2.2内审及8.2.1顾客满意的要求,针对质量管理活动进行自查与评价,自查与评价的方式可根据施工企业实际管理情况确定,自查与评价的最终目的是用于质量管理的改进。
10、质量信息和质量管理改进:本章融合了GB/T19001标准中的5.6管理评审、8.4数据分析及8.5持续改进的要求。不同于GB/T19001标准,GB/T50430规范在此章提出了信息管理技术的要求,这也与对特级资质施工企业的要求相近,都要求施工企业加强信息化建设,从而提高对质量管理信息及质量波动情况的及时掌握。另外,GB/T50430规范还对施工企业质量总结提出了分阶段、针对性总结要求,不同于质量管理日常的阶段性总结,GB/T50430规范要求总结更注重质量管理策划结果的实施情况,过程质量信息的收集与分析,强调通过质量管理经验的总结和问题的分析、改进来提高质量管理水平。
四、过程检查与持续改进是有效实施的保障
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发布实施后,施工企业应通过领导的推动,三级监控机制,创新等进行过程检查与持续改进,以保障GB/T50430规范实施的有效性。
1、发挥领导作用。为确保体系的有效运行,应充分发挥领导者的引领作用,提供体系运行的必要资源,创造良好的企业内部环境。通过激励和奖惩机制,充分的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发挥员工的才能、潜力与创造力,提高施工企业的质量管理水平,使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行。
2、为确保企业各层次人员对GB/T50430规范融合后的质量管理体系要求的掌握,在培训的基础上还应充分发挥职能部门作用,加强各系统的宣贯及监督检查力度,确保制度的落实,执行得有效。
3、加强对内审员的培训,内部审核的策划及审核的指导。为转变内审员按GB/T19001标准条款习惯性的审核思路,避免GB/T50430规范转换后可能会出现的条款混淆、思路不清晰,无法一一对应条款要求的现象,内审前应进行更细致的策划与审核思路及审核方法的指导与培训。审核组长在实施审核前对审核员的检查表严格把关,在审核过程中加强审核组的内部沟通,确保审核质量,达到通过内审推动管理体系有效运行的目的。
4、过程检查,持续改进。为了更好的实施GB/T50430规范,使质量管理体系持续稳定、有效运行,施工企业应将企业日常管理检查、体系内审、管理评审三级监控机制有机结合,不断识别改进方向,采取有效措施,提升质量管理水平。充分发挥调动广大员工的积极性,挖掘员工潜力,不断创新,以创新为驱动力,以日常改进为基础,持续改进,提高质量管理绩效。
综上所述, “过程方法”与PDCA思想的有效应用是实施GB/T50430规范的必要工具;培训、管理过程的梳理与划分、文件的换版修订是GB/T50430规范融合的必要前提;而GB/T50430规范与GB/T19001标准的区别与联系是我们关注的要点,也是实施GB/T50430规范后检查的重点。因此,在以GB/T19001标准为依据的原有质量管理体系基础上,有机融合GB/T50430规范要求,加大贯彻执行力度,加强过程检查与分析改进,是施工企业实施GB/T50430规范的关键。
中国工程建设网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管理案例 | 会议活动 | 施工企业管理杂志 | 我要投稿
版权所有:北京华信捷投资咨询有限责任公司《施工企业管理》杂志社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阜外大街22号外经贸大厦6层东区邮编:100037电话:010-68520349传真:010-68570772E-mail:sgqygl@chinacem.com.cn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072号 京ICP备09092133号-1 Copyright ©2000-2015 中国工程建设网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