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2月24日,由中铁八局施工的遂渝铁路增建第二线工程(下称遂渝二线)圆满完成,达到开通条件,2013年1月24日正式开通运营。
这条世界首例在动车既有线旁修建的铁路建成投并入使用,其中凝聚了广大建设者的无私奉献,突显了中铁八局遂渝二线指挥部及所属项目部超常规管理,展示了铁路工人不断创造施工奇迹的坚强意志,谱写了世界铁路史上的新篇章!
谋篇布局开好头
据资料显示,遂渝二线是铁路史上首条在运营中的动车线旁进行复线施工的综合性建设项目。
中铁八局严格按照成都铁路局要求,积极主动、不等不靠,加快施工进度,认真做好现场安全及质量管控,以确保各个施工节点工期的实现。
2012年初,面对遂渝二线剩余工程工程量大、工期紧、矛盾和困难多等实际情况,集团公司高度重视。集团公司董事长曹义、总经理杨峰、党委书记徐敦美等领导先后多次到现场进行检查调研,并成立了遂渝二线开通工作组,委派集团公司副总经理喻修正长期分管并驻守现场。中铁八局党委副书记尹成也十分关心遂渝二线建设,要求党员干部以高度的责任心和强烈的使命感,投入饱满的热情,精心组织、科学施工,带领参建员工完成这历史赋予的任务。
充满活力的指挥长
初次见到中铁八局遂渝二线建设指挥部指挥长岳华时,他留着平头,整个人显得很精神。
在岳华看来近几年的时光仿佛就发生在眼前。遂渝二线自开工以来,开通目标进行了3次调整。每次我们都严格按照铁路局的工期要求,积极主动、不等不靠,把遂渝二线开通作为我们自己的责任,以主人翁的姿态认真做好现场安全质量控制,加快施工进度,确保各个节点工期的实现。
2009年1月18日,遂渝二线正式开工建设。按照前期设计,中铁八局不需要设立局指挥部,由各子公司分部独立承建。但紧接着就遇到了方案调整,由于铁路局当年要在既有线上开行动车,马上要启动动车运行方案,要求参建局成立指挥部统一协调负责。
在运营的动车线旁边修建高铁,这是前所未有的挑战,指挥部处于一无经验、二无规范、三无参考标准的三难境地。
铁路局把动车的启运时间定在了当年的10月初,工作重心全转了向。新建工程无条件让位,致使当年的工期节点无法按时完成,给后期工作形成了实实在在的压力。岳华率领的团队用“敢掉一身皮”的态度和勤勉务实的作风,扭转了被动局面。
开工难在征地拆迁
征地拆迁是近年来同类工程项目所面临的一道很难迈过去的坎,费力费时。指挥部党工委书记唐林,还分管拆迁工作,他苦笑着说:“前两年只有三分之一的时间在施工,三分之一的时间在协调,三分之一的时间在等待”。
“两年多时间,不知是怎样过来的,做事的时间太少,替人受过的事太多。有时一位农村老太太找不到任何原因也来阻工,晚上十一二点还在现场协调的例子举不胜举。”翻开二公司站改项目部书记付勇的笔记本,里面详细记录了近3个月来的阻工记录,时间、人员、存在的问题、里程、施工内容等一清二楚。阻工几乎每天都有发生,少则几个小时,多则几天,耗费了相当大的精力。
三公司项目部(一分部)担负着中铁八局遂渝二线一标段近四分之三线路里程的施工任务。其中,路基18.3公里、桥隧近9公里,有近26公里邻近既有遂渝一线施工,工程跨越遂宁市3个区、9个乡、22个村。进场以来,在时任项目支部书记李其勇、项目经理袁荣的带领下,面对既无政策、资金支持,又有民众抵触扰乱的征地拆迁不利环境下,项目部本着“征地一亩是一亩,开工一个少一个”的指导思想,全线突出抓重难点控制性工程征地拆迁工作,以点带面扩展征地拆迁工作。他们主动出击,密切协调地方各级政府、建设等部门单位,率先开工了该标段控制性工程——卧龙山隧道,成为遂渝二线全线第一个开工项目部。
现任项目书记廖天山接手李其勇的工作后,当上了“征地先锋官”。面对拆迁的难度虽然早有心理准备,但他早出晚归却空手而归的情况时常发生。为了工期进度,即使是面对村民的不理解、不信任,他也是耐心讲解与细心调解,用心换心,努力没有白费,确保了建设需要。
创先争优为党旗添光彩
为保证施工的安全与有序进行,中铁八局遂渝二线指挥部党工委结合本标段工程实际,积极响应上级党组织开展的“让级组织放心,为企业添彩”和“创先争优”活动号召,把党建工作同施工生产结合起来,相继开展了遂渝二线“三保一创”、“五比劳动竞赛”和“确保两大目标,完成四项任务”等系列党建主题活动。
在铺架施工的关键时刻,指挥部党工委及时在全线召开了开通遂渝二线动员大会,为各个参战单位“党员突击队”进行了授旗,统一了思想、提高了认识、增强了全体参战铺架节点工期安排,并实时开展了“保安全、保工期、保铺架”系列岗位练兵和技术比武活动。还根据现场管理的实际,对指挥部管理人员进行了分组,分段把关、靠前指挥、各尽其责,为迅速掀起施工高潮提供了保障。
铺架分队党支部把对青年员工的思想工作和生活关怀放在首要位置,开展了“遂渝二线生产月宣誓活动”、“运架梁岗位练兵”、“安全培训启动仪式”、“消防演练”等图片宣传活动。
关键节点决战前夕,一分部支部书记廖天山积极组织落实集团公司开展的“党旗红”主题活动,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大战中创先争优,号召共产党员要敢于争先、敢于冲锋陷阵,带动全体参战员工的生产积极性,点燃了他们的工作热情,提高了生产效率,为攻坚战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廖天山感叹道:“项目支部通过‘创先争优’主题活动获得的一张张荣誉、一块块奖牌是各级领导对遂渝二线参建者无数个不眠之夜艰苦奋战的最佳褒奖!”
安全风险零容忍
“安全风险零容忍。”岳华说。
为了做到万无一失,成都铁路局对动车线路实行全封闭、全隔离、全监控的施工管理。
上级给遂渝二线的批示是要做到全封闭、全隔离、全监控的“三全”要求。全路段共封闭线路97.6公里,隔离线路67.8公里。
岳华说:“既要保障安全,又不能放弃工期,只有全部重新设计施工方案,白天转到离既有线较远的地段施工作业,晚上又重新回到小间距点施工。每个作业点至少要有5名防护专业人员对设备、人员进行全监控……仅安全一项,设备、人员投入,成本就增加9000多万元。”
指挥部组织所有参与既有线施工的管理人员、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培训和应急演练,以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特别对轨道车辆、铺架设备司机、爆破作业、安全防护、大型设备司机等特种作业人员坚持先培训后上岗的原则,坚决杜绝未培训上岗、无证上岗现象。优化了涉及既有线施工的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应急方案,并建立了以工序卡控为主要内容的专项安全措施。对主要设备机具和工序流程强化管理,责任到人。对施工的大型设备严格实行“车来机停”、“一机一防护”制度。
各分部依据与既有线间距不同的地段,对本标段涉及既有线施工的一切工程实行分级风险管理,制定了高、较高、一般风险工程卡控措施和办法,并与各级领导责任挂钩,不同风险级别的施工,相应的责任领导必须亲临现场组织、指挥和监控。
午夜12时至凌晨4时既有线全面封锁,这也成了项目施工的黄金时间。
“黄金时间,全面封锁,一机一防”是遂渝二线站改项目部的流行语。遂渝二线新线与既有线间距小于6.5米并行地段长达24.85公里,最近处仅有4.4米。而就在这小小的几步距离内,二公司的参建者要完成既有车站改造6个、交叉点1处、区间线路换边1处,具有工程量大、安全风险高的特点。总工严杰说:“我们站改的前期准备工作大都在白天完成,动车就在几步之外呼啸而过。每台大机以上的设备都配备了专职防护员,既有车站设驻站联络员,随时掌握既有线的行车情况,务必做到‘车来机停’,保证工程车与列车不在并行地段形成动态交汇。”
质量面前不讲情面
质量是工程的命脉!
为了保证建设质量,指挥部同样实行目标盯控,严格实行考核制度,对项目实行全员风险考核,预交“风险抵押金”。
岳华讲了这样两个小故事。隧道施工刚开始不久,他在直管部现场看到一处涵洞挡墙修得不合规范,虽然现场监理已经签字认可,但他一点情面也不讲,当着施工负责人和监理的面把挡墙推倒,并严格按规定对相关人员进行了罚款处理。
还有一次,岳华在重点盯防的节点上发现了问题。他说,那天他起得比较早,进到隧道内发现工人的施工进度比他预计的还要快,看上去质量也完全符合要求,但他左想右想总觉得有哪里不对。不放心,就叫人找来梯子、手电爬到顶层察看。他用手仔细摸索,在隐蔽处发现了不规范的合拢,当即制止了施工,给予分部罚款10万元和现场负责人分别罚款5000元的处理。
指挥部领导的亲力亲为起到了立竿见影的警示作用,被层层效仿。
为了确保质量关,各分部严把材料进场关,加强对各种材料的检测,确保进场材料合格;优化工艺与工序控制,加强施工过程中的质量卡控,实行工序互检;强化施工纪律,加大处罚力度,杜绝违规违章施工。
工期攻坚战
岳华说:“2012年全年几乎没有星期天与休息日,每天晚上指挥部人员10点左右去现场,早上5点多回来,七八点钟电话就来了,有时刚入梦就被叫醒。”
路局在2012年5月再次确认了遂渝二线的正式开通时间,给的时间只有5个多月,当时全线仍剩余架梁548孔,为总量1091孔的50.2%;剩余铺轨82.8公里,为总量137公里的60.4%,以及4个车站的站改和大量后续工程。
按照最新设计的施工方案,3个月内要完成所有剩余工程量,4个月内完成铺架节点工期目标。
3个月要完成2年的工作量,一场攻坚战即将打响。
八局集团公司副总经理喻修正吃住在施工现场。
八局二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蔡方勇,总经理敬启双等领导迅速召集公司党、政、工人员,马上调整公司的战略方向,统筹全公司人力、物力。二公司要求公司各主要生产部门都要派出骨干人员到遂渝二线蹲点,要求桐梓项目部经理闵光辉、广甘项目部经理姜河亲率项目技术人员驰援遂渝二线,原站改项目总工严杰则率部分人员抢攻合川段,原工程部长罗德洪主持潼南段技术工作……
三公司总经理周成斌率公司总工程师陈加升、副总经理罗玉林及公司相关部门负责人专门成立了抢工期、保铺架领导小组,靠前指挥,并对项目部所属的 4个工区内的施工点逐一检查,结合实际安排部署,抽调大量机械设备投入土石方作业,并分别从广珠、厦深、六沾等项目调集人员奔赴遂渝二线,掀起了“大战 100天”的施工高潮。
为了抢回失去的工期,全线结合线下工程进度情况,严格按照“成熟一段,实施一段,完善一段,验收一段”的方式组织各工序施工。
以铺架为主线,站改工程先行,集中优势兵力打区间轨道工程歼灭战的施工组织方式,加快站改工程进度,确保了正线到位的同时,完成各站站改工程。
号子声声催人进
“嘿唣、嘿唣、嘿呀依儿嘿……”
这个曾经叫响长江两岸的号子声,不是当年的纤夫所喊,这宏伟的声音就响彻在遂渝二线站改现场。
新线与既有线间距小于6.5米并行地段长约25公里,站改的每一根枕木、每一节铁轨都要靠人背肩扛。
“我们确实是支打得了硬仗的队伍啊!八月以来,有的工点已搬了20多次家。”项目负责人说。
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将士们只有一个信念——“拼了”。
来自郫彭项目部的吴玮,精测大队的沈万江、陈左平,以及合川分部的刘斌、曾涛、畅文浩等人,每天晚上都要在凌晨5时以后才能回到项目部休息,隧道里大机捣固的噪音从没停过。
为保证新铺铁轨达到提速条件,每次大机捣固之后都要进行超平工作。每根枕木之间要超平2次到4次,2公里长的铁轨就要技术员们忙上整天、整晚,昼夜无规律的生活考验着这些年轻的战斗员。
副总工程师罗德洪,年仅27岁,负责大机捣固技术。每10米就要给一个点,测量平纵断面,每公里就有100个点,一个区间20公里就有2000 多个点,每走一遍就要重新测量一次。他带领人员几天几夜连续捣固,困了就在车上靠一下,饭菜送上车吃,这种拼命精神是当今大学生身上很少见。罗德洪的妻子在2012年9月生了孩子,他只能在电话里感谢老婆。回绵阳只要半个多小时,他却有家不能回。
孙龙,铺架分公司经理,去年被中国中铁评选为劳模,曾获得集团公司技术标兵、优秀共产党员称号,连续荣获八局二公司特殊贡献奖。
铺架队副经理丁翔负责整个遂渝二线的运输组织工作,为了避开行车时间,所有运输都被安排在晚上进行。白天他要协调车务、工务、电务,保证临时防护门的开闭;晚上,要组织1069个孔梁、152公里轨排的运输。让这位山东菏泽小伙子牵挂的不光是眼前的工作,还有那远在新加坡的女朋友。
作为项目书记,付勇很了解他的员工:“整个项目部人员都想把工程干好!认真、上进、对工作负责,为他们骄傲”!
铺架队领工员许坤,日复一日重复着同样的工作。他的任务是负责50孔小线间距的铺架,铁路局给他的任务是每天铺架1孔。无论是刮风下雨,他都必须在3个半小时内完成1孔梁、400米线路轨排的架设任务。记者采访时他还剩下20公里的线路要铺架。
鸡叫三遍,项目分部的门大开。
领工员罗春生憨厚地朝工友笑笑,天上的星星向他眨眨眼睛,看着这帮早起的人们。
患有心脏病的罗春生因连续加班累倒了,住进医院。三天后,他拔掉输液管跑了回来。
老罗刚接到电话,要他带领大伙进场卸碴,卸碴被喻为全线最苦、最累的体力活。
罗春生和八局二公司的同事们一路走来,脚下的轨道是越走越长,路越走越远……
中国工程建设网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管理案例 | 会议活动 | 施工企业管理杂志 | 我要投稿
版权所有:北京华信捷投资咨询有限责任公司《施工企业管理》杂志社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阜外大街22号外经贸大厦6层东区邮编:100037电话:010-68520349传真:010-68570772E-mail:sgqygl@chinacem.com.cn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072号 京ICP备09092133号-1 Copyright ©2000-2015 中国工程建设网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