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聚合效应难以满足企业发展需要
年轻员工恋城、恋家情绪增长。近年来,一些建筑企业招聘的大中专毕业生,即便是来自农村的学生也不太愿意到偏远的地区从事艰苦的工程施工,不太愿意离开城市太远。而且,很多80后的年轻员工因为是家中独子独女,父母希望他们能在身边工作,相互照应,以后能老有所依;子女希望能在父母身边得到更多关爱和帮助,也希望能为父母尽孝。所以,年轻员工中恋城、恋家的情绪有增长趋势。
员工负面情绪增多。就如一个人一样,企业也是一个有感情的机体,它的感情在一定程度上是绝大多数员工的感情汇集。一些建筑企业发展迟滞,效益就难以保证,甚至处于亏损境况之中,危机感、落后感时时伴随在员工心中。与一些大型建筑企业快速发展相比,让发展迟滞企业的员工感觉落魄,形成的如下负面情绪:恐惧——由于企业长期处于危机之中而造成的惧怕和不安;愤怒——由于某种委屈和不平之事而引起的不满和对立情绪;压抑——由于长期在困境中挣扎而造成的心理、生理或情感上的压抑、紧张;焦虑——由于担心企业和自身工作出现麻烦而造成的紧张不安的心情;无动于衷——缺乏工作干劲,对企业的任何事情都不感兴趣或者不关心。这些负面情绪的聚集,最终会形成阻碍企业发展的负能量。这些负能量与希冀企业发展的正能量会产生对冲,使员工给人留下精气神不足的感觉。
管理与市场及员工需求脱节。发展迟滞的建筑企业,其管理模式和管理制度大多会与市场竞争的要求不太适应,不能快速变化或者创新。也因为发展迟滞,会与员工需求脱节,首先表现在薪酬方面,难以满足员工越来越高的薪酬期望;其次表现在职业成就感方面,因为没有足够多或大的项目为员工提供施展才华的舞台,员工感觉不到工作的价值,也难以满足员工干事创业增长才干的期望。
塑造共谋发展的“同心”文化
一些发展迟滞企业虽然面临困境,但绝非进入绝境和死地。只要能不断增强企业自身的造血机能,假以时日就能发展起来。从企业自身来说,倾力塑造共谋发展的“同心”文化显得尤为重要。
与员工同心,提升员工精气神。营造一种零距离沟通的工作氛围。企业要努力营造一种自由开放、分享信息、共享知识、人人平等的氛围,除正式的、制度化的交流途径之外,更应该提倡和鼓励各种自发的、非正式的沟通交流渠道,以确保沟通便捷畅通、平等友善。恳谈会式的讨论、头脑风暴式的讨论、促膝谈心、沙龙式的知识分享、企业领导信箱和电子邮件、员工投诉热线、内部媒体,都将减少部门之间、上下之间、员工之间的误解和隔膜,形成一种健康和谐、彼此协作的人际关系,增强员工的凝聚力。尤其是各级管理者,应更多地走出办公室,到基层和施工生产一线去,到不经常接触的一线员工中去,体察民情,了解民意,感受民生,关心他们的困难和疾苦。对敬业爱岗战斗在一线的员工要多传递企业的关切;对遇到困难和存在困惑的员工要多关心,为员工解难,帮员工解惑。要重点针对技术管理骨干做好职业生涯规划访谈,和他们共同商讨职业发展路径;重点针对新毕业大学生做好实习期间的心理疏导,缩短他们刚参加工作的心理调适期和工作适应期。
尊重和认同员工,发掘更多正面情绪。当今社会强调以人为本、建设和谐社会,各级管理者都要学会深入“人心”开展工作。一方面,要努力让员工做最擅长做的事。这是最好的工作激励,便于员工将自身优势与企业的工作有机结合,给员工一种自我实现感。管理者要善于针对不同专业、不同岗位的员工设立具有挑战性的工作目标,提供一切机会让员工参与管理、参与决策、参与监督,增强员工归属感、认同感,满足他们自尊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另一方面,要充分掌握员工需求,引导和激励员工朝着预期的职业目标发展。管理者要善于帮助员工找出他们的价值观与企业价值观之间的联系,帮助员工找出自身职业生涯规划与企业晋升路径之间的联系,使员工个人发展目标与企业发展目标协调一致。另外,还要努力消除员工负面情绪,发掘正面情绪,增添企业正能量。发展迟滞的企业存在这样那样的负面情绪,是不可回避的现实,既要鼓励员工将负面情绪发泄出来,又要正确面对并积极消解。对企业发展有利的正面情绪,如执着精神、进取精神、诚实互信、关爱互助、自豪感等等,也需各级管理者大力宣传引导,尤其是正直公道的身体力行。
努力实施较具竞争力、吸引力的全面薪酬策略。一方面要实行适度拉开差距的薪酬制度,使薪酬适当向技术管理骨干倾斜,较快提高他们的薪酬,使其薪酬与业绩呈正比,较好体现他们的工作价值。另一方面采取个性化的奖励方法,通过年加奖、特殊贡献奖、超额兑现奖的及时兑现,提高对他们的吸引力。
与企业同声,提升制度执行力。在足球场上,你不射门,百分之百就没有命中率。这就是说,企业干什么事情必须要有很强的执行力,确保管理制度得到员工的理解、遵守和有效执行。
重视企业管理制度的适应性。管理模式变化,很多管理制度将会作适当的改变甚至创新,薪酬制度等也会进行创新,这些制度创新会尽量与企业发展要求相适应,与当前的国家法律法规相适应,与员工期待的企业文化建设形成互动。如果文化建设最终能形成我们期待的“同心”文化,那么它作为一种隐性的内在契约,会大大减少管理制度的运行成本和阻力。
重视企业管理制度的稳定性。管理模式的变革,结合企业发展战略逐步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应突出其稳定性,其主要作用是保证发展战略的顺利实施,逐步稳定下来的制度框架和具体制度久经执行就会成为员工共同遵守的习惯,进而形成新的文化。
重视管理制度执行的公平性。建设“同心”文化,就应该有共同遵守管理制度的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尤其是各级管理者,更应该恪守管理制度,这样才能为管理制度增加可信度和执行力。通过各级管理者的率先垂范,增强员工的公平感,力求做到程序公平、实质公平,长此以往,全体员工会将各级管理者的行为等同于一种可以预见的内部秩序,一起为企业这个“大家”着想,形成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和共同维护的职业纪律,从而减少监督成本和信息成本。
与客户同行,提升产品美誉度。目前,建筑企业的市场竞争除了看企业的科技实力、核心装备、施工规模、筹资能力,更要看谁更有能力发现新客户、谁拥有更多忠诚的老客户。发展迟滞企业在这方面需要付出更多才能有好的回报。
精心组织工程施工,想客户之所想。我们总说,客户的需要就是我们目标。发展迟滞企业的市场板块不会太稳定,客户群不会太稳定,高端市场进入不会太容易,这更需要企业想客户之所想,更加注重项目管理的精细化、标准化,将每一个在建项目建成精品工程,用良好的产品塑造企业品牌。
用心满足客户需求,急客户之所急。发展迟滞企业因为客户的忠诚度还不够高,片区市场还不够稳定,更需要用心做事,不仅要建精品工程,而且要关注客户需求,并通过用心周到的生产和服务满足客户的需求,尤其要注意满足客户的偏好,对客户所急切需要解决的困难和问题应高度重视;用心做好客户投诉的及时处置;用心做好产品质保和缺陷修复等。
诚心邀请客户参与管理,让客户受尊重。有客户参与的管理更能提高客户对产品和企业的满意度。发展迟滞企业可以尝试“客户参与”策略,诚心邀请客户参与项目管理和企业管理,使项目和企业经营管理目标与客户目标趋于均衡,让客户感受到企业管理的透明度和可信度,有利于达成多方共赢的结果。如客户参与项目管理团队评价,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企业决定如何选拔和培养人才,可以帮助分公司监督考核项目管理团队。(作者: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 陈孝凯)
中国工程建设网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管理案例 | 会议活动 | 施工企业管理杂志 | 我要投稿
版权所有:北京华信捷投资咨询有限责任公司《施工企业管理》杂志社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阜外大街22号外经贸大厦6层东区邮编:100037电话:010-68520349传真:010-68570772E-mail:sgqygl@chinacem.com.cn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072号 京ICP备09092133号-1 Copyright ©2000-2015 中国工程建设网 保留所有权利